Fraser P A, Dallas A D
Vascular Biology Research Centre, King's College London.
J Physiol. 1993 Feb;461:619-32. doi: 10.1113/jphysiol.1993.sp019532.
本研究报告了在单个渗漏性脑微血管中,改变流体静压力对低分子量非渗透性染料羧基荧光素(分子量 = 376)渗透系数测量结果的影响。一个求解用于分析测量数据的对流扩散方程的数学模型表明,这些测量结果与渗漏是由于内皮细胞之间22纳米宽的平行缝隙所致这一观点相符。
用微量移液器将青蛙脑表面的微血管插管,并灌注含有该染料的人工脑脊液。用玻璃微针阻塞血管,使用视频增强显微镜测量12微米长节段内染料浓度的变化率。
研究发现,被阻塞微血管段沿线所有点的染料损失率都可以用对流扩散模型来解释,并且远离段入口处某一点的染料浓度变化可以很好地衡量扩散渗透性。
当对单个血管进行一系列测量时,渗透率在20分钟内上升。所有测量的平均渗透率为3.01×10⁻⁵厘米/秒,n = 64(众数为2.0;范围为0.48 - 9.6)。灌注过程中施加的流体静压力对测量的渗透率没有影响。
在稳态下测量了沿血管轴的染料浓度,并表明其对流体静灌注压力变化的响应方式与模型预测一致。这表明流体静压力驱动的整体流动可能很重要,因此对流可能解释了先前归因于囊泡转胞吞作用的效应。
根据最近关于存在0.5微米周缘间隙、跨内皮通道的可能性以及紧密连接解开形成22纳米宽缝隙的观察结果,讨论了多孔途径可能的解剖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