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Station, and Department of Veterinary Medicine and Surgery,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Stillwater, Okla. 74074, U.S.A.
Biochem J. 1966 Dec;101(3):591-7. doi: 10.1042/bj1010591.
绵羊和驴脑内游离谷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谷氨酸、谷胱甘肽谷氨酸和 N-乙酰天冬氨酸天冬氨酸,经静脉注射 [2-(14)C]葡萄糖、[1-(14)C]乙酸盐、[1-(14)C]丁酸盐或 [2-(14)C]丙酸盐后被分离并测定放射性。这些脑内成分也从已给予 [2-(14)C]丙酸盐的大鼠中被分离和分析。结果表明,与大鼠脑内情况一样,葡萄糖是迄今为止绵羊脑内游离氨基酸的最佳前体。
脑内谷氨酸的降解产生的标记模式与下述观点一致,即脑内丙酮酸代谢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乙酰辅酶 A,而短链脂肪酸进入脑内之前无需其他组织代谢,并通过三羧酸循环在脑内代谢。
当使用标记葡萄糖作为前体时,谷氨酸的比活性总是高于谷氨酰胺;当使用标记脂肪酸作为前体时,情况正好相反。这些发现为脑内游离氨基酸的代谢“区室化”概念提供了支持和复杂性。
用标记丙酸盐进行的实验结果强烈表明,脑通过琥珀酸代谢丙酸盐,并且该代谢途径可能是脑中二羧酸的一个有限但重要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