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e of Marine Life and Fisheries, Jiangsu Ocean University, Lianyungang 222005, China.
Jiangsu Key Laboratory for Food Quality and Safety-State Key Laboratory Cultivation Bas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stitute of Food Safety and Nutrition,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njing 210014, China.
Plant Dis. 2021 Sep;105(9):2628-2636. doi: 10.1094/PDIS-09-20-1907-RE. Epub 2021 Oct 24.
真菌种复合体(FIESC)菌株通常被认为对许多农作物具有中度毒性,并产生多种真菌毒素,这对食品安全和公共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在不同的气候区都有报道称农业作物中出现了 FIESC 菌株,但在中国,有关该物种组成和产毒能力的详细信息却很少。本研究通过对从水稻()和大豆()中获得的 186 个分离株的 - 和 - 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共鉴定出 12 个种,其中 156 个分离株属于 FIESC 种的 分支。宿主影响种群组成:水稻分离株属于 12 个种,其中 FIESC 16、18 和 24 菌株占优势;而大豆分离株中有 5 个种,FIESC 1、16 和 18 菌株占优势。从 43 个分离株中任意选择并分析其 基因序列和产毒潜能。基于 5、7 和 联合序列的系统发育结果与基于管家基因标记的结果一致。A型和 B 型杂色曲霉素是主要的代谢产物。所有菌株均检测到不同浓度的二乙酰氧基麦角甾醇。在 FIESC 1、3、7、8、15、16、17 和 18 菌株的成员中产生了伏马菌素、4-乙酰基伏马菌素、3-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新茄病镰刀菌醇。本研究结果为农产品中真菌毒素的风险评估提供了有价值的系统发育和产毒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