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lish S J, Lieb W R, Stein W D
J Physiol. 1982 Jul;328:333-50. doi: 10.1113/jphysiol.1982.sp014267.
用钠钾ATP酶重构的磷脂囊泡表现出(ATP + 磷酸)刺激的铷 - 铷交换,其特性类似于人类红细胞的钾 - 钾交换。这包括其速率为依赖ATP的活性钠 - 钾交换速率的15 - 20%。
我们研究了在固定磷酸盐浓度下ATP对这种铷 - 铷交换的激活作用以及在固定ATP浓度下磷酸盐对其的激活作用。结果发现,对于ATP和磷酸盐而言,在固定配体浓度较低时,互补配体浓度的增加首先会刺激然后抑制铷 - 铷交换。在固定配体浓度较高时,互补配体仅表现出饱和行为。
外部介质中铷(0)的浓度会影响ATP和磷酸盐的激活和抑制模式,即较高浓度的铷(0)会抵消高浓度ATP和磷酸盐的抑制作用。
(ATP + 磷酸)刺激的铷 - 铷交换沿着S形曲线被外部介质中的铷(0)激活。囊泡内铷(i)的增加会提高铷 - 铷交换的最大速度,同时半最大刺激铷 - 铷交换所需的铷(0)浓度的增加幅度较小。
这些数据是根据与卡里什和斯坦(1982a,b)提出的模型类似的模型来解释的,但进行了扩展以包括ATP和磷酸盐的同时作用。高浓度ATP或磷酸盐的抑制作用分别是由于在互补配体浓度较低时E(1)ATP或E(2) - P形式的稳定化导致的。在固定配体浓度较高时,观察到可变配体的饱和行为,因为被封闭的铷形式成为主要的转运中间体。被封闭的铷形式与ATP和磷酸盐的结合都很弱且相互独立。ATP和磷酸盐共同作用的效果是通过它们对铷 - 铷交换的单独作用简单组合来解释的。
我们认为,在主动转运中,被封闭的铷形式E(2)(铷)(被封闭)的功能作用是使阳离子通过该系统的被动泄漏最小化,并通过结合诸如ATP或磷酸盐等生理配体来控制阳离子运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