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roecology, Georg-August University, Waldweg 26, D-37073 Göttingen, Germany.
J Anim Ecol. 2010 Mar;79(2):491-500. doi: 10.1111/j.1365-2656.2009.01642.x. Epub 2009 Dec 8.
生境破坏和不断增加的土地利用强度导致生境丧失、破碎化和退化,进而导致物种多样性丧失。这些因素往往高度混杂,使得厘清它们的影响变得极其困难,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它们对物种丧失的相对影响大多是推测性的。
在一项为期两年的研究中,我们分析了改变景观组成(增加作物生境面积)、降低生境连通性和降低生境质量对洞穴筑巢蜜蜂、黄蜂及其寄生蜂筑巢的相对重要性。我们选择了景观圈中心(500 米半径)的 23 对常规和有机麦田,这些麦田在边缘密度(景观配置)和非作物生境百分比(景观组成)方面存在差异。在田间中心和相邻的永久休耕带(共 92 个筑巢点)中建立了标准化的诱捕巢。
所有三个尺度的因素都影响了巢的殖民化。虽然蜜蜂在景观中高比例的非作物生境中得到增强,但黄蜂受益于高边缘密度,这支持了我们的假设,即黄蜂通过连接走廊得到增强。对于常规站点,在田间中心的捕食性黄蜂的殖民化率低于休耕带,但对于有机站点则不然,这表明有机田具有类似休耕的连通价值。不同功能组对生境类型和耕作系统的相对重要性不同,表明它们对作物-非作物边界的感知或其食物资源的可获得性不同。
寄生蜂的本地和景观效应主要通过其宿主来介导。寄生率受本地因素的轻微影响。一种专性寄生蜂比其宿主对高强度土地利用更敏感,而广食性寄生蜂则不那么敏感。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将耕地转化为非作物生境可能不是增强黄蜂或其他因隔离而不是生境丧失而遭受更多损失的物种的足够成功策略。有趣的是,较高的边缘密度和有机田间管理似乎都增强了生境连通性。因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高比例的常规管理和大型作物田对景观尺度的授粉和生物防治服务构成威胁。